如今,却恶了皇帝。
段和誉怀揣着各种复杂的情绪,连忙道:义父皇帝说得对,现在地方上不太平。尤其是大理国,诸多的部落造反,这些人极为凶残,儿臣还是不回去了。
当真
赵桓笑眯眯回答。
段和誉看着皇帝脸上的笑意,心底深处却有着浓浓的忌惮。
皇帝谈笑宴宴,却暗藏杀机。
这个人太恐怖了。
段和誉心中的杂念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敬畏,连忙道:回禀义父皇帝,东京繁华,能在这里看天朝的云起云落,那都是儿臣三生三世修来的福气,我岂会想着回去呢不可能,那是绝对不可能的。
赵桓赞许道:你有这样的觉悟,朕很欣慰。对于治理大理国,你有什么建议
段和誉道:回禀义父皇帝,大理国的治理在于山中部落。这些部落中的百姓,很多时候躲藏在山中,却时而出山劫掠。要讨伐不容易,不讨伐又是问题,儿臣觉得如果能解决这些百姓,一切就解决了。
赵桓原本想听一听段和誉的看法。
如今一听,却是浮于表面。
也难怪,段和誉这样整天研究花草书法,研究洞玄子三十六式的傀儡,怎么可能有深入的见解呢
所谓的山中百姓,那都是在山中讨生活的苦命人。
如果在山下能活下去,谁愿意整日在山中呢
要治理大理国,归根结底还在于改土归流,把地方土司族长掌握的一切,转变为流官治理,一任一任的迁徙百姓,乃至于彻底瓦解地方部落的土司族长。
久久为功,方为正道。
赵桓对段和誉也不抱希望了,只不过段和誉这样投降的大理皇帝,还是要妥善安置才行,否则就容易出乱子。
赵桓沉声道:现如今,大理国并入大宋,国家虽然灭了,史书却要记载。煌煌史册,该有大理国的位置。既如此,你就在翰林院挂个编修的职务,协助编修大理国的史书。
史书一直在编修。
实际上,这是一直在进行的。
不论是金国的,亦或是辽国的,都有相应的记载。
历史上,宋、西夏、辽和金国等,各国修史,不仅记载了本国的情况,也会记载另外各国的情况,以便于编纂详实。
段和誉对于修史,实际上是没兴趣的。